论域名基础知识
一、域名的定义
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Internet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目前域名已经成为互联网的品牌、网上商标保护必备的产品之一。
域名是互联网服务中一个基本名称服务,它是用户在互联网中用户访问相关内容的符号标志。互联网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用域名代替IP地址便于记忆,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几个域名,一个域名也可以对应几个IP地址,域名和IP地址的转换需要DNS来解析,域名解析就是在互联网通信过程中,将域名的访问指定到一个或一组IP地址的过程,域名到网站的转换需要URL来转发,DNS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器软件,运行在指定的计算机上。
二、域名的构成
以一个www.conac.cn为例,“conac”是域名的主体,而后面的“cn”则是该域名的后缀,代表的这是一个cn顶级域。而前面的www是网络名,即表示为“万维网”的域名,区别于“wap”。
英文域名: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以及中横杠“-”可以用作域名,但域名不能以中横杠“-”开头或结尾,字母的大小写没有区别。国际英文域名最多不能超过67个字符,国内英文域名最多可以有63个字符。
中文域名:中文域名可以由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和中横杠“-”组成,但域名不能以中横杠“-”开头或结尾,国内中文域名最多可以有20个字符,国际中文域名的转码格式不得超过64个字符,国际中文域名注册了简体的,就不能注册繁体了。
三、顶级域名的分类
(一)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
.cn-中国;.jp-日本;.us-美国;.ca-加拿大;.uk-英国;.hk-香港;.tw-台湾。
(二)通用顶级域名
.com-通用商业域名;
.gov-政府机关;
.edu-教育机构;
.org-非盈利性组织;
.net-网络服务机构;
.ac-科研机构;
.cn-国别域名
(三)国内中文域名划分种类
.政务-党政群机关、政务部门等;
.公益-非营利性事业单位;
.中国-我国境内的单位;
.公司-工商企业等营利性单位;
.网络-拥有或利用网络设施提供服务的单位。
四、国际国内域名管理体系
(一)国际域名管理体系
美国政府商业部为了加强对国际域名的统一管理和有序竞争,在1998年由美国商业部牵头成立ICANN这个非盈利性组织来管理国际域名的事宜,此后ICANN即为国际域名的注册管理机构,它的全称为国际互联网数字与IP地址分配机构,负责全球IP地址的分配和域名的管理。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互联网名字与编号分配机构(www.icann.org)
1998年10月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公司成立,总部设于美国洛杉矶。它是一个集合了全球网络界商业、技术及学术各领域专家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负责互联网协议(IP)地址的空间分配、协议标识符的指派、通用顶级域(gTLD)以及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系统的管理、以及根服务器系统的管理。这些服务最初是在美国政府合同下由互联网号码分配当局(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以及其它一些组织提供。现在,ICANN行使IANA的职能。作为一个公私结合组织,ICANN致力于维护互联网运行的稳定性、促进竞争、并通过自下而上和基于一致意见的程序制定与其使命相一致的政策。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成立于1985年底,是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标准化组织,但形式上是松散的、自律的、志愿的民间学术组织。主要任务是负责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的研发和制定,当前绝大多数国际互联网技术标准出自IETF。
CDNC - Chinese Domain Name Consortium 中文域名协调联合会
2000年5月19日由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家ccTLD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发起成立的学术性组织,着手联合研究并解决中文域名注册和使用中的一系列潜在技术难题和管理问题,CONAC自2009年正式成为CDNC成员单位。
ISOC – Internet Society 国际互联网协会
正式成立于1992年1月,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行业性国际组织,总部及秘书处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莱斯顿地区,并在美国华盛顿和瑞士日内瓦设有办事处。协会的目标是保证互联网的开放发展并为全人类服务,领导处理困扰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问题。同时,ISOC也是负责互联网结构性标准部分组织的上级机构。下属机构包括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和互联网架构委员会(IAB)。ISOC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80个机构会员和超过28000个个人会员。
APNIC – 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亚太网络信息中心
APNIC是世界中的五个区域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 – 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之一,是负责分配B类IP地址和自制系统(AS)号码的开放性、会员制非营利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确保IP地址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公正分配以及负责管理。CONAC自2009年加入APNIC成为会员单位。
关于RIR:全球五大RIR分别是ARIN、RIPE、APNIC、LACNIC和AfriNIC。ARIN主要负责北美地区业务,RIPE主要负责欧洲地区业务,LACNIC主要负责拉丁美洲美洲业务,AfriNIC负责非洲地区业务,亚太地区国家的IP地址和AS号码分配由APNIC管理。
(二)国内域名管理体系
1、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之一,负责运行和管理国家顶级域名cn和中文域名系统,它在业务上接受工信部领导,行政上接受中国科学院领导。
2、CONAC,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中央编办事业发展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主要负责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2008年,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成为“.政务”、“.公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专门负政务”、“.公益”中文顶级域名和“.政务.cn”、“.公益.cn”二级类别域名的注册管理,并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相应的中文域名服务器。
五、域名发展历史
1985年,Symbolics公司注册了第一个.com域名。当时域名注册刚刚兴起,申请者寥寥无几。
1993年Internet上出现WWW协议,域名开始吃香。
1993年Network Solutions(NSI)公司与美国政府签下5年合同,独家代理.COM、.ORG、.NET三个国际顶级域注册权。当时的域名总共才7000左右。
1998年初,NSI已注册域名120多万个,其中90%使用".COM"后缀,进帐6000多万美元。
1997年7月1日,作为美国政府"全球电子商务体系"管理政策的一部分,克林顿总统委托美国商务部对域名系统实施民间化和引入竞争机制,并促进国际的参与。
1998年1月30日,美国政府商务部通过其网站正式公布了《域名技术管理改进草案(讨论稿)》(即"绿皮书")。在即移交过程的稳定性、域名系统的竞争性、"彻底的"协作性和民间性,以及反映所有国际用户需求的代表性的四项原则基础上,"绿皮书"提出组建一个民营的非盈利性企业接管域名的管理权。
1998年6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一份白皮书,建议由非盈利机构接管政府的域名管理职能。
1998年10月ICANN组建为一个非盈利的互联网管理组织。它与美国政府签订协议,接管了原先IANA的职责,负责监视与互联网域名和地址有关的政策和协议,而政府则采取不干预政策。
2000年1月18日 CNNIC推出中文域名注册试验系统。
2000年11月7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册系统全面升级,推出".CN"、".中国"、".公司"、".网络"为后缀的中文域名服务。
2000年,ICANN首次扩充gTLD,增加了.aero、.biz、.coop、.info、.museum、.name和.pro等7个通用顶级域。
2004年至2007年,ICANN第二次扩充gTLD,增加了.asia、.cat、.jobs、.mobi、.tel和.travel等6个通用顶级域。
2005年8月 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发布中文域名字符表。
2007年11月,ICANN公布第三次扩充gTLD计划,并首次放开ASCII字符限制,即接纳包含中文在内的多个语种gTLD的申请。
2011年6月20日,ICANN在新加坡会议上正式批准新gTLD项目议案,任何公司、机构都有权向ICANN申请新的顶级域。
2012年4月2日,CONAC向ICANN正式在线提交了“.政务”、“.公益”中文gTLD申请标书。
|